小小耳穴,大大作用—“耳穴压豆”最全知识来啦!
耳穴压豆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的刺激点上,经常予刺激,可以疏通身体经络,增强身体免疫力,增强血液以及淋巴的循环。
◎什么是耳穴压豆◎
(相关资料图)
耳穴压豆即耳穴贴压疗法,是根据中医全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知识,以辩证施治的观点,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取王不留行籽胶布贴,用镊子送至耳穴(均为双侧),贴紧后稍加压力,局部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即可。每天按压3-5次,每次30-60秒,刺激轻度以微微疼痛为度,每次贴压后保持2-3天。
此豆非彼豆
耳穴压豆,听上去只要用豆子去压压穴位就好了,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其实对选用哪些豆子还是有些讲究的。一般医院会采用一种叫王不留行籽的中药种子,这种种子本身就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所以最为常用。
王不留行籽
王不留行,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 中医认为,王不留行籽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作用,临床常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等症。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名医别录》:“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乳,妇人难产。《本草纲目》中记载:王不留行,下乳引导用之,取其利血脉也”、“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阳明冲任之药”。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是这样记载的:主金疮止血,痈疽毒疮,心烦鼻衄,难产,出竹木刺入两,治风毒,通血脉。酒蒸,焙用。王不留行专疗血证,而心主血、肝藏血者也,故均入之。痈疽等证,血不和也。适应症
1.各种痛症:头晕、头疼
2.各种炎症:咽炎、扁桃体炎等
3.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 :哮喘、鼻炎
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
6.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
△不同穴位对应的病症△
禁忌症
禁忌症:
1.皮肤感染,皮肤过敏、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
2.妊娠五个月前妇女不宜采用耳穴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忌用耳穴疗法。
3.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注意事项
1、留置期间患者用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30∽50秒,每日按压5次以上,以增强疗效。10次为一疗程。 2、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3、贴压后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也不宜过度重按,以免损伤皮肤而导致感染,注意耳部皮肤情况,有无过敏、破溃等情况。 4、留置时间:夏季留置2∽3天,冬季留置5∽7 天。 5、如果洗浴时把耳贴弄湿时,就不要按压,等干以后再按。 6、.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7.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8.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及孕妇宜轻按压,急性疼痛性病证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根据不同病证体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坐位,泌尿系结石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等。经常按摩耳朵好处多
每天坚持按摩耳部,也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早上起床按一下,神清气爽 手脚不冰凉,整天暖乎乎 缓解肩膀酸痛和腰痛 提拉松弛的面部皮肤 减少皱纹,光滑皮肤 排便更顺畅,小腹变平坦 有效减重、瘦身 改善痛经和月经失调 消除眼睛疲劳 缓解焦虑、烦躁、不安感耳朵按摩三部曲,快学起来
第一步:捏,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轻轻捏一捏每个区域,捏揉到温暖舒适的感觉;
第二步:搓,双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朵外侧,轻轻揉搓,一边搓揉,一边轻轻的向外拉;
第三步:拉,在捏住耳朵的基础上,再轻轻向外拉扯,然后松手。
医护到家耳穴压豆课程免费学学习方式:
1、关注“医护到家平台”公众号。
2、下方“预约护士”。
3、下方“小护”。
4、下拉找到“耳穴养生与疗法”点击“去学习”即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