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消防狠抓“三个着力点”强势推进第40届牡丹文化节消防安保工作_热门
据洛阳消防:
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消防安保启动以来,老城消防直面“活动规格高、动态风险多、防控难度大”等风险挑战,按照“精致、细致、极致”工作标准,以非比寻常的决心、措施和干劲,推进安保任务稳步开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起点站位,着力形成安保攻坚合力
一是高位牵引。3月31日,老城区委常委第81次(扩大)会议上集体研究通过并印发了《老城区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执勤保卫工作方案》,对6大类行业领域消防安全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吹响了消防安保“集结号”。
二是高效运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老城区委书记夏磊组织10余个部门开展牡丹文化节历史文化街区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全程观摩指导并对演练过程提出意见建议,区长赵书政、区委常委副区长高辉、副区长肖宇相继对丽景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实地督导检查工作。区消安委向9个街道办、11个重点行业部门发送了消防工作提示函,实行每周三由分管副职带队开展消防安全夜查,加强对高层建筑、旅游景区、居民楼院、出租屋、沿街门店和“九小”场所的排查检查,进一步夯实防火根基。
三是梯次推进。区消安委分批次组织召开了“夜间营业场所消防安全警示约谈会”、“文物、旅游景区消防安全工作警示约谈会”,对500余名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进行提醒约谈,制定了“消防安全十条硬措施”,督促场所负责人严格履行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持续开展“六加一”活动,牢牢守住消防安全底线红线。区消安委主动靠前,借风行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消防治理,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的组织机构,层层推进织密织牢各级责任。
高密度执法,着力净化消防安全环境
区政府精准研判丽景门历史文化街区火灾风险,紧盯不放心区域和敏感场所,主要领导2次对街区消防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4月2日,组织召开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暨电气线路排查部署会,成立了四大专项排查行动工作小组。
一是商户居民用电专项检查行动组,由区政府出资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分10组对街区内的800余家门面房电气线路隐患进行“入户式”全面排查整治,共排查出504户存在电器线路老化、无漏电保护、飞线充电未穿管保护等隐患。
二是区域性公共用电专项检查行动组,由国网洛阳供电公司东城供电公司专业团队组成,分为配电运检组、应急抢修组、现场保障组3小组对街区公共性区域内用电进行统一排查,累计更换沿墙线113米,老旧电表箱156个,更换紧固线夹、绝缘罩235处。
三是消防隐患多部门联合检查专项行动组,由应急、市场监管、城管、文旅、公安、消防等组成,对街区内的“多合一”场所、民宿、酒吧、餐饮场所、日杂百货店、休闲游戏类场所及沿街老旧居民住宅等重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逐户排查,发现并整改各类火灾隐患500余处。
四是消防车通道和消火栓实地测试专项行动组,由区消防救援大队组成,出动消防救援车辆深入丽景门历史文化街区内针对早、中、晚等不同时段进行实地测试,并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各个点位的市政消火栓是否完好有效开展实地测试。各检查组对每一栋建筑逐一登记造册,建立隐患台账,同步隐患清单,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全程跟踪督导,确保隐患风险实现闭环。
高强度备战,着力提升作战打赢能力
一是重兵保重点。区消防救援大队执行“划区分队、力量前置、机动策应”的战术措施,将老城核心区域划分为洛邑古城、兴华街、民主街、集市街与西大街交叉口和丽景门5个执勤区域,组成驻守小组和巡查分队,配发灭火器材装置、个人防护装备等,遂行火情处置秒级响应标准,实行“全时段、零盲区”巡查监护。
二是实战先实备。持续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实地熟悉调研重点区域和场所,配套制定“一点一方案”4个,应急处置预案12个、供水方案2个、作战信息卡10张。并针对重大活动现场和区域,随机设置火情开展拉动演练,不断打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检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联勤促联战。坚持“点多面广、自主响应、快速处置”的模式,组织辖区各街道办事处、各重点场所微型消防站人员开展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区消防指挥中心加大拉动演练频次并提供技术指导,有效提高火灾物防技防能力。全区所有消防力量全时备勤、分区出动、联动响应,确保执勤力量精准投送,隐患险情快速处置。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为期一个月的牡丹文化节安保任务还在持续,老城消防、各单位将继续坚持标准不降、干劲不松、力度不减,统筹抓好消防安保各项任务,在下阶段的各项工作中换档提速、扛旗奔跑,为牡丹文化节顺利落幕贡献老城力量!
▌编辑:柴鑫鑫 ▌校对:郭抗抗 ▌审核:余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