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 正文

犯罪分子冒充使馆人员电信诈骗 中国驻意德法三国使馆提醒谨防上当

2023-04-06 16:25:29 来源:BRTV北京您早

记者从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微信公众号了解到,近期,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陆续接到旅意侨胞和留学生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使领馆或国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实施电信诈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使馆梳理犯罪分子作案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假冒公职人员身份。诈骗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将来电号码伪装成中国驻意使领馆、国内公安部门等电话,假冒公职人员实施诈骗。此外,诈骗分子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诈骗过程中说出当事人姓名、住址、身份等信息,降低当事人防范意识,具有较强迷惑性;

二是谎称当事人涉案。诈骗分子谎称当事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通知当事人来使领馆领取相关文件或包裹;或谎称当事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需当事人配合调查等实施诈骗;

三是实施虚假执法。诈骗分子谎称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表示其已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并通过微信、WhatsApp等聊天软件与当事人建立联系,发送伪造的“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骗取当事人信任,然后再以所谓“案情保密”等为由,操控、恐吓当事人在此期间不上网、不与亲友联系、按时汇报行踪,直至诈骗得逞;

四是诱导资金转账。诈骗分子往往谎称帮助当事人“证明清白”或以“协助办案”为由,诱导当事人汇款至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托管”,实施诈骗。

除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外,4月3日,中国驻法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发表题为《为何电信诈骗分子屡屡得逞?》的文章,呼吁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同一天,中国驻德大使馆微信公众号也发布《提醒在德中国公民谨防冒充国内反诈专线的诈骗电话》,提醒在德中国公民防范电信诈骗。

鉴此,各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如下:

一、使领馆不会打电话通知任何当事人涉案要求其来馆领取相关文件或包裹,更不会索要当事人银行账户和个人信息,要求当事人进行转账汇款等涉金钱交易事项;

二、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微信、QQ、WhatsApp等聊天软件与当事人沟通案件,不会通过聊天软件发送“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更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当事人汇款至“安全账户”或缴纳所谓的“取保候审保证金”

三、电信诈骗手法千变万化,但不法分子诈取钱财的企图不变,请广大旅意同胞提高防范意识。请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四、如不幸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案。如款项系通过国内银行转账,请尽快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向国内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求助,或请国内亲友协助在最短时间内拨打反诈专线96110/110报案。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立即挂断,避免纠缠。

如有必要,可拨打以下电话进行核实:

外交部全球领保与应急呼叫中心电话:0086-10-12308;

驻意大利使馆领保应急电话:0039-3939110852;

驻米兰总领馆领保应急电话:0039-3272862927;

驻佛罗伦萨总领馆领保应急电话:0039-3357748753。

中国驻德大使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30-27588551(工作时间也可拨打0049-1736171052,仅限紧急事务)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89-724498146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69-69538633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211-55080446

来源:意旅阳光 北京日报中国侨网

编辑:吕剑魁

责编:马迟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